米兰市中心有座“垂直森林”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关于建筑的变革从未停止,但当太多的钢铁巨塔插向云端,水泥路面铺满脚下,伴随着一个个物种开始消失,天空和海洋开始褪色,环境变得糟糕与陌生。人们不禁会想,会不会存在这样一个融合点,用建筑还原自然?总有一些智者在思考,其中一位叫作斯坦法诺·博埃里,他探索出了“垂直森林”理念,在米兰建成了垂直森林双塔,把森林融在市中心,并将有关垂直森林的想法与实践、困惑与建议凝聚成了一本《一座垂直的森林》,把绿色建筑推向全世界。

  什么是垂直森林

  垂直森林,是披着植物外衣、具有生命的高层建筑,它将数百公顷森林的植物生命汇集在1-2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中,是人类、动物和植物共同的栖居之地,集环境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与社会价值于一体。

  为什么全球第一个垂直森林出现在米兰?在欧洲,几乎人人都知道,米兰的烟雾比欧洲其他任何城市都多,其臭气含量水平位居欧洲第二,空气质量也最差。2015米兰世博会总规划师斯坦法诺·博埃里决心改变人们对米兰的这种感知。博埃里说,要实现城市、农业、人口之间平衡,第一步就是要把自然带回城市中。

  “垂直森林”项目从2006年开始设计,也是博埃里及其团队探索生态建筑的试验品。两栋姐妹楼分别高79米和111米,博埃里的灵感来自仙女达芙妮被变成一棵树的神话。设计理念是不侵占城市土地,却能增加城市的绿化率。

  事实上,对于日益扩张的现代城市,这样的建筑是绝对必要的。如果将这幢大楼拆分成独立的房屋,将需要5万平方米的地基,以及1万平方米的土地来种植树木。垂直森林是个大工程,沿着外墙,层层种下了730棵乔木、5000多株灌木、1.1万株草本植物。

  世界上有那么多植物,都有哪些适合在房屋上种植?博埃里团队也没少费工夫,他们事先在米兰的近郊种植大量的树木,与植物学家一起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把它们放在合适的位置。博埃里模拟这些植物未来可能在不同高度的生长环境,让它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3年成熟后,根据阳光、温度等因素来分布它们在建筑物上的位置。

  一块“生态告示板”

  打造出的垂直森林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带来不同的景致:春天,树木将成为一道充满绿意的风景;夏天,密实的枝叶可以为公寓主人遮挡地中海上空的阳光,用浓荫给住户们带来清凉;秋天,不同种类的树叶将形成五彩斑斓的美景;冬天,光秃的树木也不会影响住户们坐在阳台上晒太阳。

  除了带来优美的景致,垂直森林的作用还是一块“生态告示板”。当室外温度达到30℃以上时,在植物的调节下,室内温度可下降为适宜人体的温度。而这样的垂直绿化,还可以形成微环境,为住户提供氧气,同时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和粉尘。此外,公寓居民产生的生活用水和太阳能发电足以支撑大楼植物的灌溉系统。

  每天,鸟儿们都绕着垂直森林飞翔,而除了它们,还有飞翔的园丁。大约每四个月,园丁们都会挂着绳子从屋顶的边缘缓缓下降,在阳台之间穿梭,修剪枯枝,清理杂乱的叶子,检查树木的健康状态。他们漂浮在米兰空中,时而出现,又时而消失在树木之间,顺着树干横向或纵向移动。他们像植物学家一样,对各种树木种类了如指掌,同时也是熟练的攀岩者,身轻如燕。

  如今,垂直森林住满了住户,该公寓的户型及价格并不统一,有售价56万英镑(约530万元人民币)的80平方米小户型公寓,也有售价达170万英镑(约1600万元人民币)的200平方米大户型观景豪宅,后者能让住户俯览全城。

  应用充满了挑战

  所有阳台没有封闭遮挡,要是树木被大风吹断,从高处坠落就会酿成大祸,安全问题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米兰,博埃里做了大量的风洞实验,对每个树种在不同的高度种植都做了实验,确定它们的抗风能力。只有抗风能力达标的树种,才有机会进入“垂直森林”。楼内的花草树木都是非卖品,这些植物并非购房者所有,而是由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的层高及空间布局事先定好的。人们在选房的时候不单要考虑户型、朝向等传统要素,还要考虑和什么样的植物生活在一起。

  将树木从试验田移植到塔楼的过程也非常艰难。为了保护树木,工人用特殊的帷幔包裹树木的根系,在运输过程中还要避免过度的震动。在现场,巨型起重机将植物送到所在的楼层,阳台上的工人则小心翼翼确保树木安全着陆。

  另外,为了防止植物根系侵蚀建筑,项目团队还采用抗植物蔓延措施,用一米厚的土层固定好植物的根系,并让植物根系在土层里横向生长。这种模式有望在未来得到广泛的应用。

责任编辑:白梦迪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