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城市“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是政府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农业工作的非常之责。随着杭州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基地已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菜篮子”产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此,从2011年开始,杭州市实施了“十二五”期间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经过五年来的努力,保障了“菜篮子”产品的均衡上市、有效供给,实现了农民增收、市民满意的“双赢”。
以基地建设为重点,提升“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水平。
五年来,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装备现代化、产出高效化、管理智慧化的建设要求,共建成市级“菜篮子”基地425个,面积13万余亩,每年向市场供应各类鲜活农产品45万余吨。主城区蔬菜自给率由2010年的40%提高到去年的60.1%,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自给率稳定在70%以上。从严管农业投入品入手,加大“三品”基地建设力度,推广双低农药和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形成“生产基地——县级平台——市级平台”正向监管、逆向追溯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近5年“菜篮子”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建立具有杭州特色的“菜篮子”保供体系。
叶菜类蔬菜、秋季和灾后蔬菜供应以及产销脱节是杭州市“菜篮子”产品供给中的四大“短板”,以此为突破口,一是开展叶菜生产功能区建设,已建成市级叶菜生产功能区1.1万亩,叶菜自给率达80.2%,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二是发展高山蔬菜基地,建成高山蔬菜基地2万亩,日增上市量250吨,有效缓解秋季蔬菜供应。三是注重抓好灾期生产和供应,建立农业气象会商制度,根据常年汛期、台风、冰雪灾害等发生规律,提前下达生产计划,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稳定灾期市场供应量。四是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大力发展直供、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促进“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建立直供直销网点144个,直供直销数量从2010年的6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22.5万吨,年均增30.3%,由于减少流通环节,实现了农民增收和菜价平稳的双赢。
以政策扶持为引导,保障“菜篮子”工作健康发展。
杭州市坚持把“菜篮子”作为农业投入的重点,“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余元“菜篮子”专项资金和1亿元“菜篮子”生产配套资金。通过五年的建设,一是实现了“菜篮子”基地设施化,基地保温栽培、节水灌溉、避雨种植、绿色防控等基本覆盖。二是加快了“菜篮子”产业生态化,2015年利用畜禽排泄物生产有机肥30万吨,化肥施用量比2010年减少3.4万吨,农药用量减少1567吨。三是推进了“菜篮子”产业现代化,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5个,市级设施农业园区100个,智慧农业示范园8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20个,有力提升了“菜篮子”产业现代化水平。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