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飞虎队,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二战期间援华抗日的美国志愿航空队。然而,在京郊的蔬菜大棚里,也活跃着一支飞虎队,这个全国首支蔬菜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队中,大多是农业院校毕业的80后高才生,他们用自己的所知所学,传播着先进的病虫害防治理念,守护着首都“菜篮子”的安全。
有梦想:组建
几乎所有男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郑翔也不例外。正因如此,“飞虎队”成立之初选取名字时,身为队长的他,力排众议,从众多候选名字中,敲定了这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蔬菜病虫防治“飞虎队”,成为全国第一支蔬菜病虫专业防治服务队。
“取名‘飞虎队’,一方面是表达对英雄的崇拜之情,另一方面是怀着一个美好的期许,希望我们的队伍能有实力帮农民快速解决病虫害治理、预防的难题。”郑翔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他,最初的梦想是毕业后能坐进实验室,研究农业新技术。可在与京郊农民面对面接触交流后,他发现由于年龄偏大,不少农民的蔬菜病虫害防治理念还相对陈旧,部分农民更是依赖使用化学药剂解决蔬菜病虫害,一些先进理念、绿色防控技术难以落实到田间地头儿。通过查阅资料,他了解到在国外,农民大多是雇佣专业公司、协会组织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不仅降低了农户的劳动量,也取得了更有效的防治效果。郑翔琢磨着:“我们为什么不能成立一支专业从事病虫防治的队伍?”
前年,在市植保站的支持下,郑翔和10多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组建了自己的“飞虎队”。市植保站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他们指导相关企业、基地和农民合作社,具体实施蔬菜病虫专业化绿色防控。飞虎队则依托植保体系在职和退休知名专家指导,聘用具备植保专业背景的研究生、本科生,定期调查、监测京郊菜田的病虫动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在病虫发生前全面预防,发生后科学防控。
解疑难:紧急关头除病害
别看“飞虎队”的队员大多是80后的年轻人,可他们的本事真不小,很多种了半辈子蔬菜的菜农闹不懂、解决不了的疑难急症,他们基本能做到药到病除。
前不久,大兴区礼贤镇段家务村菜农老孙家的温室番茄生了一种奇怪的虫害,短短几天时间,番茄叶子都变成了黑色,果实上也沾满了黑乎乎的分泌物,眼看着这一棚番茄即将“全军覆没”,情急之下的老孙跑到农资商店,买回了一堆瓶瓶罐罐的农药,钱没少花,药也打了,可效果并不明显。
无奈之下,老孙找到了“飞虎队”来帮忙。郑翔清楚地记得,他走进番茄温室时,感觉小虫子多得直撞脸。经过认真查看,“飞虎队”队员判定这是生了烟粉虱。“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害虫, 别看烟粉虱体长不到1毫米,但它引起的危害却不容轻视,特别是对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的危害逐年加重。”郑翔说,由于从虫卵发育到成虫的速度快,而且世代重叠,一旦发生极其难治。他们加入杀卵剂,根据不同虫龄喷施了不同的药剂,经过2次行动,终于让害虫“缴械投降”。
当老孙以为治虫行动已经结束时,郑翔和队友们却没着急走,而是要求到其他温室去看看。老孙的另外3栋温室里种着黄瓜和辣椒,这一看不要紧,果然如同他们预想的那样,这里也已有了烟粉虱“入侵者”,只是刚刚开始,不易被察觉。因为有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这3栋温室的蔬菜总算幸免于难。
“飞虎队”员的本事也不是与生俱来,用他们的话说,是在一次次挑战中积累的。起初,他们也曾因为辨识不出虫害而整夜失眠,因为担心自己开出的“药方”不灵而坐卧不安。在一次次实战中,在一次次培训后,队员们的战斗值不断提升,现在,菜粉蝶、棉铃虫、野蜗牛⋯⋯即使小到1毫米的害虫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一准儿手到擒来;黄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茄子绵疫病⋯⋯但凡瞧见打蔫的叶子,他们就能正确判断病因。
有绝招:治虫不用化学药
“飞虎队”队员们不仅眼光独到,开出的治虫“药方”也与众不同,常常没有任何化学药剂,尽是像芥末、天然菌类这样的平常之物。用他们的话说,“一物降一物”,这些看似寻常的东西,其实是大自然赐予的杀虫良药。
不过,起初他们的这些看似“另类”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大伙的信任,总有人会用怀疑的语气惊叹:“芥末也能杀虫?”于是,“飞虎队”队员们决定打造一块“样板田”,让大伙看到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效。他们在密云县太师屯镇城子村租下了150亩菜田,专门种植人们公认难防虫害的韭菜。
走进这块“样板田”,处处都是小发明、新亮点。温室的门口,挂着一块看似普通的防虫门帘,细一看才发现门帘四周缝上了几块吸铁石,把门帘牢牢地吸在铁制门框上,比一般的防虫门帘效果更好。一进门是一台自动感应的大功率电风扇,可以把“漏网之鱼”吹出温室。温室里,不仅装有韭菜专用诱杀灯,还请来了寄生线虫帮忙杀灭韭蛆。“飞虎队”队员们从蔬菜无病虫育苗、产前消毒预防、产中科学防控到产后残体无害化处理,进行了全程绿色防控。在一项项绿控技术的保护下,温室里的韭菜充满了勃勃生机。
“由于我国蔬菜品种多,茬口复杂,病虫有2000多种,常发病虫300多种,每年必须防治病虫也有50至70种。”郑翔说,病虫害一旦发生,不管怎么治,也不如提前做足预防措施,避免病虫害发生好。通过不断地调查,他们掌握了北京蔬菜病虫害的病状、发病特点、害虫的为害特性、昆虫的识别特征、发生特点及防治适期,并试验、筛选出了多种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成立至今,已服务了京郊20多家蔬菜种植基地、合作社的5000多亩菜田。
难自医:人才流失招聘难
别看他们的治虫技术越练越强,可对于“飞虎队”自身遭遇的“病症”却一直束手无策。由于人员紧缺,这两天,队长郑翔又在中华英才、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等招聘网站上广发纳贤帖。
“‘飞虎队’的工作太辛苦,收入又不高,咱也不能总让人靠理想、信念养家糊口呀。”对于队里的人员流失,郑翔叹了口气表示理解。虽然队员们学历都不低,干的又都是“技术+体力”的活儿,可平均月收入却只有4000元。
队里最小的90后队员刘艳飞刚加入“飞虎队”不久,当初选择来这里,就是看中了这里先进的植保技术、高深的装置设备和绿色防控理念,在他看来,虽然收入低一些,可是能学到真本事,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虽然皮肤晒得黝黑,进棚消毒一干就是大半天,三餐经常没个准点儿,可他仍然坚持着。看着早晚出来祸害番茄的棉铃虫被消灭得一干二净,不吃完青椒不撒口的烟青虫也没能逃出手掌心儿,一个星期就能导致蔬菜拉秧的晚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他收获了强烈的成就感。然而,这些都抵不过现实生活的挤压。眼下,面临结婚组建小家庭的生活压力,小伙子也开始犹豫,自己到底还要不要坚持,到底还能坚持多久。
在郑翔的心中有个美好的愿景,如果政府能把对农业的物资补贴,改为购买全程技术服务,那他们施展拳脚的天地会更广,人员流失的现象也会得到缓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