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经济剪彩京津冀特色游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特约记者/温来生

  芳菲四月,春意盎然。京郊大地一片色彩斑斓,触目所及处处皆 “花海”。从春寒料峭的二月,到阳光明媚的五月。平谷桃花节、杏花节;大兴梨花节、世界月季大会;顺义鲜花港郁金香文化节……京郊全面开启“花城”模式,花事节庆一个连着一个。“赏花旅游”的说法亦应运而生。京郊花信不断,游人纷至沓来。在这个花一样的春天里,不容小觑的“赏花经济”恣意怒放,“剪彩”京津冀特色乡村游,开启了“农业+”都市型农游新模式。

  游客:“花”心寻欢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踏青赏花的传统。从“采菊东篱下”之隐逸到“黛玉葬花”之凄美,从“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赏花,贯穿古今,传为雅事。如今,对久居城市的市民来说,赏花游是个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极好时机。“山花遍野开得空气都甜甜的,携妻带子在这‘世外桃源’里踏青赏花,简直太惬意了!”昨天,来自京城的穆明先生一家徜徉在怀柔区红螺寺杜鹃花海中,不时拿出手机、DV,摆出各种姿势在花前合影留念。花开花落花有期,花开时游人蜂拥而至,把乡间小道堵得水泄不通。五一期间,家住芷江侗族自治县艾头坪乡的陆美凤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张车队的照片,并配文“艾头坪又堵成这样了……”虽然还是挪到了目的地,见到了粉红色的花海,但那一路堵车的过程似乎更印象深刻。春花开,游客来。为什么很多游客不远百里去赏花?从上海专程“飞的”到京郊平谷区赏桃花的马文忠先生给出了最佳答案:“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把很多人困在了钢筋水泥的大楼中,雾霾空气污染又让很多人不得不呆在家里,如今春花烂漫,“蛰伏”许久的人们终于能够在花海中释放天性,放松心情。”目前,怀柔区杏、梨等林果面积40 万亩,加之漫山遍野的各种野花,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为了方便越来越多出游赏花的游客,今春怀柔区推出水长城、百公里满乡大道等多条精品赏花路线,杜鹃、桃花、杏花、梨花等各种花节成为春游“主打”,赏花经济越做规模越大、名气越大,综合收入相当可观。“芳草拾翠暮忘归”。据统计,4月以来,共有超百万游客涌向怀柔,在花海的簇拥下赏春游园,其间,更吸引了大批的摄影爱好者前来寻找灵感。归途中,仍有人依依不舍:“真想定居在这‘世外桃源’,好好享受幸福生活!”

  农民:“花”招赚钱

  乡间的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吸引一批又一批赏花游客,也催生了赏花经济。餐饮住宿、土特产销售、水果采摘……一个个商机被挖掘出来,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赚钱。“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怀柔区九渡河镇黄坎村农民刘福生的慧生采摘园,歌曲《桃花朵朵开》成了今春最流行的歌曲。老刘一边哼着小曲,一边麻利地收拾着厨房。“看花只是陪衬,城里人更喜欢在我这百亩花海中聊天、垂钓、烧烤,饿了就喊‘老刘上菜’。4 月以来,每天来果园赏花的游客多得不得了,已经进账几万元了!”出门俱是看花人。入春以来的每个周末,房山区贾河村党支部书记贾成都忙得脚不沾地儿。“从停车场到梨花节广场那条不到千米的马路被挤得水泄不通,简直就是人挤人,让习惯了安静的村民也体会一下城里人潮涌动的感觉。”贾书记一边指着停满车的马路,一边喜笑颜开的介绍,到了中午饭点,村里的民俗户忙得连轴转,一桌吃完赶紧撤下让下一桌吃,普通的农家饭硬是吃成了流水席,就这样也满足不了如此多游客的需求。周边村子的大饭店也全面加入对赏花人群的旅游消费争夺战中,个个爆满。“以花为媒,与当地特色结合起来,丰富完善土特农产等旅游产品,‘赏花经济’才能发挥更大能量。” 贾河村年产300 多万公斤梨,几毛钱一斤。现在,借着梨花节的人气,这京白梨的身价也跟着涨上去了,采摘价今年能达到5 到8 元一斤,而且萝卜、花生、红薯等土特产也都跟着火了。之前,村里好多人在城里开出租、打零工,现在可以守着家门口的梨花赚钱,经营农家乐。去年仅梨花节这15 天一家民俗户仅餐饮的毛利就在7.5 万元左右,这还不算住宿、土特产等其他收入。房山区贾河村是“北京市最美的乡村”之一,从去年开始重视梨花文化节的宣传,实现了今年的爆发式增长。

  不只是贾河村,北京的许多乡村都在构建观赏类花田,打造自家景色。密云区遥桥峪在古堡边上栽种白菊,延庆区下湾村在百米画廊打造向日葵景点,门头沟在林下栽种了5000 亩万寿菊,还有大兴区庞各庄的梨花、平谷区22 万亩桃花、门头沟妙峰山的玫瑰谷等各种主题赏花游。今年又有一批新的赏花点公布,加入到赏花经济大潮中来。

  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朱莉介绍,赏花构成的景观农田收益比起单纯种植粮食要高很多,草花花卉一产的产出收益一般在600至1000 元,景观门票的收益占大头,以长沟沿村为例,那儿有2000 亩花田,四、五月份属于上茬种的是油菜,八九月份的下茬种的是向日葵,仅这两茬花去年一年吸引的游客就在10万人左右,门票的收入高达100 万元。无独有偶。自从桃花节开幕, 平谷区王辛庄镇东杏园村桃农杨树林可忙坏了、乐坏了。他们村及周边有万亩桃园, 已连续多年举办桃花节,每年桃花节开幕前他的电话就成了热线, 咨询线路的, 预订民俗户的, 一天到晚不消停。桃花节开幕前三天,村里涌入近5 万游客, 堵车特别严重,几公里的路面上全是车。“今年这届桃花节, 游客就比去年增长一半。” 杨树林说, 这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同样火爆起来的还有怀柔区幽谷神潭风景区, 这里有万亩杏树, 每年4 月是景区举办杏花节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10天。“ 今年杏花节期间, 游客量达到了12 万人次,平均一天超万人。”幽谷神潭景区副总经理李福生介绍,今年杏花节的游客量比去年增加了2 万人次,除了京城游客外, 还有河北、天津等周边省市的游客, 甚至江苏、山西等省外游客。到了中午饭点, 景区内的小吃摊忙得热火朝天, 村里的饭店、民俗户更是火爆。即使这样也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 镇上的饭店也跟着火了起来。做好“赏花经济”,赋予文化内涵是项重要的内容。花只是媒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从农家乐到现在的赏花游,“农业+ 旅游”的新路越走越宽。农业生产过程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旅游项目,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延庆四海镇属于经营比较成熟的赏花处,虽然不收门票,但赏花吸引来的游客给民俗户带来的收益却不容小觑, 延庆千家店百里画廊的1000亩向日葵旅游收益在2700 多万元。城里人到乡村赏花,是“双赢”格局。对城市人来说,赏花游能够满足户外休闲、风俗旅游、放松娱乐等需求;对农村人来说,“赏花经济”能够增加收入,也能让他们意识到,农业除了生产农产品以外,还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的确, 赏花旅游带来的经济收益是实实在在的, 而“赏花经济”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一个地方发展起了观光农业“赏花经济”, 就会吸引大量游客涌入, 该地的餐饮业、交通运输、酒店住宿等无形之中都会跟着发展起来。

  政府:“花”生产业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当苏轼醉酒写下这首《赏花归去》连环诗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赏花已经不再是“去马如飞”,而是作为一种休闲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花儿搭台、经济唱戏。除去梨花、桃花等乔木类花果树,目前北京郊区还有约18 万亩景观农田,多以草花观赏为主,主要分布在延庆、房山、密云、门头沟等山区。从2010 年开始,景观农田基本上以每年10% 的速度

  在增长。观赏区域的数目在2013 年是110 个观赏点,目前观光点增加至带动增收高达2.85 亿元。120 个左右去年接待游客710 万人,“平谷桃花节的赏花游起步较早,它将其优美的自然生态和厚重的文化内涵结合在了一起,因此产生了‘农业+’、‘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效果。”平谷区农委负责人介绍,美丽的花儿四处都有,游客为什么要选择你?这就需要以花为媒介,带动和发掘当地的文化产品,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彰显地方文化个性。而平谷不仅将桃花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上升到观光农业来培育,还将桃花与当地新农村文化紧密结合,形成京郊独有的桃花“乐谷”景观。

  “平谷桃花游之所以一天可以待几万游客,花只是一种媒介,游客更多的是被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所吸

  引。“平谷区农委负责人介绍,同样是赏花,心灵手巧的平谷区农民都在进行着创新和尝试,或优化种植布局,或丰富休闲业态,或增加度假功能,或创意开展活动,努力实现春夏秋冬四季精彩。他们把桃花制作成桃花香包和香袋、桃花皂等特色旅游产品进行销售,不仅如此,还在每年桃花盛开之际举办桃花音乐节,围绕桃花做文章,还建造了“桃花源”驿站,提供草坪婚礼场地,举办花卉种植、户外拓展等亲子活动,产业链一下得以拉长。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不仅可以吸引并留住更多的赏花游客,只要人气旺了,“赏花经济”也就有了基础。“赏花经济不是一次性买卖,而是一年一度周而复始的过程。以花为媒,实现农业与乡村游交互开发,形成了独特的赏花经济,而且还牵动了‘吃住行游购娱’服务设施的提升。”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花卉产业处付丽表示,“赏花经济”的潜力巨大,主要由门票收入、花卉衍生产品、住宿、餐饮、土特产消费等部分构成。比如妙峰山的玫瑰园,既有赏花门票钱,又有玫瑰精油等系列产品出售,还可以进行摘花等花事体验。有些赏花景区甚至都不收门票,就是在餐饮、土特产销售、停车场服务等方面获得收入。在赏花季以外,各个景区也要注意持续经营,像桃花、梨花,在赏花季过后还有采摘季,而通州花仙子万花园这样的主要是籽种经济,玫瑰、牡丹等则用于加工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赏花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品牌。正是由于这样的产业链延伸,使得景观农成为北京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重点,不仅果农打起“花”主意,许多民俗户也架起“花”功夫,和旅行社联手推出桃花游、梨花游等活动,让赏花经济“剪彩”京津冀特色乡村游!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