饹馇奶奶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萍 字号:【

     文 宋佳音 段净娜 歆甯 图 宋佳音

  在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西峰山一带,炸饹馇是老少都爱的小吃,不管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还是红白喜事摆酒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这两年,饹馇炖菜成了西峰山一带响当当的一道看家菜。与普通饹馇不同,这种做炖菜的厚饹馇必须用手工和面、手工摊制,做出来的成品才适合炖煮。今年54 岁的范建平是做炸饹馇的能手,邻里家里办事都爱找她炸饹馇,就连村里的孩子也都爱吃她炸的饹馇。每天放学后,总有不少孩子跑到范建平的院儿里玩儿,这时,范建平总会捧上几捧饹馇送给孩子们吃。久而久之,“饹馇奶奶”就成了孩子们对她的尊称。

  在范建平的记忆里,炸饹馇可是点缀童年生活的一道菜。每到过年前一个月,她的母亲就开始张罗着做饹馇了。“那时候,我们只能吃点饹馇渣儿或是边角,整块儿的都要留着家里来客人才能端出来。”范建平说,在他们这一代人的眼里,饹馇是一种很上档次的吃食,她打小儿就跟着母亲学了炸饹馇的手艺。

  饹馇又称咯扎,它源于满文或蒙语的发音,其意为薄饼,起源于河北唐山,在北方一带比较出名。据民间传说,当时清王朝在遵化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的慈禧太后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咯扎,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太后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太后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饹馇’。”饹馇与搁着谐音,从此以后,饹馇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至今。

  说起做饹馇,范建平可有一套。精选白豇豆去皮,磨成细细的面,然后打成绸子一样的浆,再加入姜黄等中药材,倒进大锅里,铺成薄薄的一层。待饼的边沿上翘,面色变暗,饼皮就算熟了。将饼皮切段儿,晾至七八成干。想吃时,抓起一把放入热油锅,大大的油泡咕嘟咕嘟地响,只几秒钟,香味儿就飘得满院子都是。接着,用漏勺或笊篱迅速捞出,香酥可口的饹馇就做好了。也许在范建平的心中,炸饹馇不仅仅是一种小吃,而是一种融入母亲的身影的热腾腾的年的气息。刚出锅的饹馇金黄爽脆,咬下去满嘴酥香。在许多北方人的记忆中,过年的色彩就是这种耀眼的金红色,过年的味道就是这种留存于唇齿间的酥香。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