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温来生
陶瓷,土与火的艺术,国人引以为豪的伟大发明创造,更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传承,被喻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一“土与火”的艺术不断丰富、成熟、推陈出新、“点土成金”,烧制出各具风格多姿多彩的瓷器迭出不穷,美不胜收。从洁白的高岭土,再到凉爽坯泥,尔后又经过制造工匠灵巧的双手,最终,熊熊窑火将美丽的梦想化为诗一般的柔美,千姿百态、各竞风流……
2015 年冬日,时逢初雪。北京城在感受突来的寒冷时,却又迎来一阵火热的暖意,第26 界国际木火节——2015 中国(北京)国际木火节在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鹅和鸭农庄开幕。
“ 陶为瓷之源, 瓷为陶之流。”在这样的时代契机下,2015 中国(北京)国际木火节落地北京怀柔,意味着复兴陶瓷、重振对外文化交流的最佳时机已经来到。本次木火节与历届不同的是,还将在太庙举办“丝路瓷语——2015 国际当代陶瓷艺术精品展”,突出表达了陶瓷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也推动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这场节日盛宴虽在国际范围内刚刚走过第26 个年头,但其渊源却由来已久。所谓“木火”,即为古老的窑炉与原始的木材,暗指传承千年的陶瓷工艺。平凡的泥土经加工后再接受木与火的锤炼便烧成坚硬而精美的工艺品,泥土在木火之中重生,国际木火节则因陶瓷而生,以木火为名。国际木火节,是由世界传统陶艺家协会发起举办的国际陶瓷文化交流活动。从1989 年开始,该项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每年举行一次,已先后在韩国、日本、土耳其等国家举办二十五届。
木火文化不但意味着抟泥成瓷的文化,在当今历史环境下更有陶瓷文化浴火新生的意义。作为国际陶瓷领域文化交流的盛会,木火节今年首次选择在北京怀柔区桥梓镇举办,这无论对木火节本身,还是对桥梓镇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谈起本次木火节,世界传统陶艺协会会长金荣文表示:“陶瓷是水、火、土之间的艺术。木火节不是艺术家个人的事,每年各国的陶艺家聚在一起,彼此交流信息,切磋技法,共同探讨作品,欣赏作品,励志做出好的作品,为传承陶艺提升品位和内涵。”
木火节现场,不仅设有艺术大师陶瓷作品展,还设置了陶瓷艺术创作现场演示,使观众在欣赏琳琅满目的各类陶瓷展品时,也可以与各国陶瓷艺术家互动交流。突然,一阵阵清脆的叮当声,将记者带到了陶瓷艺术创作演示区。只见十几名刻瓷艺人一字排开,或执锤,或拿笔,正专注地在素色挂盘或瓷瓶上刻瓷作画,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笔触细腻、线条明畅、色彩清雅。一位正在刻瓷的艺人告诉记者,刻瓷是一门集绘画与雕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以刀法取胜,完成一件作品需经过几千刀甚至上万刀的雕刻,刻瓷的制作过程漫长复杂,往往需要花费至少一个月以上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作品,所以刻瓷藏品升值潜力非常大。参展艺术家余乐恩先生表示,“木火节就是一场陶瓷艺术家们的大party,而且是越来越国际化的party,在这里我可以认识很多同行,看看大家都在做什么。现在是个互联互通的时代,陶瓷艺术是人和材料之间的沟通,但我们同时也需要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我作为职业陶瓷艺术家很希望陶瓷艺术能够进入现代空间。艺术本可以容纳每一人,但现在艺术有一道‘门’,它把很多人关在外面,泥土是一条很好的路,可以让很多人走到一起感受艺术带来的力量。”艺术家姜晓燕也介绍了她眼中的陶瓷艺术。陶瓷自从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开始便被视为工艺而非艺术。直到20 世纪,西方才出现“陶瓷语言当代化”的说法。而中国在接受这种观念以后慢慢便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关于陶瓷与雕塑之间的差别,姜晓燕解释:“陶瓷语言是独立于雕塑之外存在的,而陶瓷除了追求泥的质感以外还特别讲求釉的质感,雕塑也有质地的要求,但比较少,强调造型。从这方面看,陶瓷就比雕塑语言多了自己的维度。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釉的质感与可触摸感和人本身的感觉特别贴近。”而在会展一角,几名外国陶艺家正坐在转盘旁专心致志地制作陶品一堆泥巴在师傅的手中开始变得有形起来,时而碗状,时而柱状,时而罐状,令现场观众惊叹不已。陶瓷在这里已成为各国陶艺家们相互交流和沟通的直接而美妙的语言,更充分地体现出了展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
据悉,此次国际木火节落户北京,意味着其步入了富有更强生命力的发展轨迹,在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当代艺术和传播的中心,国际木火节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通过举办木火节“复兴传统、传承文脉”的同时,连续实现“艺术家驻地计划”“系列陶瓷艺术展”“陶瓷大师展览馆”“陶瓷艺术品交流中心”等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搭建国际级的陶瓷文化商业平台,使国际木火节成为怀柔乃至北京地区的文化新名片。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余恩,也应邀参加国际木火节活动。近年来,他的陶瓷艺术作品创作有《墨观》、《山居图》、《墨迹》、《墨影》等系列作品。香港大公网为此次活动,专门在大公访谈视频栏目中做了一期《余乐恩,陶瓷伴随人类一同成长》的专访。在采访中,艺术家余乐恩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只要热爱、只要肯动手。而陶瓷是一种美好的材料,一种很好的情感载体,人人都可以用,它伴随着全人类的成长。当代陶艺作品只有强烈的个性和风格,才能有它的存在价值。而在形成个人风格作品的过程中,构思立意、材质的运用等等,到最后都要经过火的煅烧,才能体现出效果,所以煅烧在现代陶艺创作中,乃是最关键的、神圣的。因而现代陶艺家对待煅烧都非常重视。”
“作为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陶瓷,堪称人类文明进步的‘活化石’,是文化的载体,历史的固化。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构成了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陶瓷以其独特的魅力远播海内外,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2015 中国( 北京) 国际木火节组委会会长丁一兵介绍,国际木火节因陶瓷而生,以木火为名,在世界范围内已举办了25 届,此次在北京举行,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目前,经过世界各国陶瓷艺术家精心烧制的300 件陶瓷艺术品已开地窖问世,并在太庙举办的“丝路瓷语”——2015 国际当代陶瓷艺术精品展上亮相,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在庄严肃穆的皇家祖庙内浑然天成,同时也开启了中国陶瓷发展的新纪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