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文化润泽下的美丽乡村——延庆慈母川村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者 张庆华 字号:【

  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报恩不忘本;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9 月24 日,北京市延庆县大庄科乡慈母川村广场上,一个个身着汉服的小学生在稚嫩的童声中扬起了配乐诗《跪羊图》的诵唱,开启了慈母川首届慈孝节的帷幕。现场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和来自四面八方的热心捐赠,叩击着人们心灵最柔弱的地方,100 多人集体包饺子的热闹场面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所有人都在《感恩的心》中,感受到了来自慈母川,来自社会各界的浓厚的孝亲氛围。慈母川村位于延庆县城东南约40 公里的地方,全村不到400 口人,其中满族人口占60% 以上,是北京市115 个少数民族村之一。村域内具有

  山区无污染的原生态环境,以林果业为主导,通过对五彩甘薯、紫花生、栗蘑等特色林下经济的不断探索,取

  得一定的成效。历史积淀沉厚,特色文化突出。然而,慈母川人并未停留于此。

  前不久,记者多次走进这个小山村,去捡拾它撒播慈孝文化的种子。慈孝墙、慈母堂、慈孝雕塑、慈孝文化广场……还有立于村口慈母孝子雕塑、《慈母川赋》等等,浓厚的慈孝

  本刊记

  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慈母川人传承慈孝文化朴素而又深沉的文化自觉意识。追寻慈孝文化的传承根脉

  慈孝文化源远流长,2000 多年前,孔子就倡导“百善孝为先”。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孝,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所谓“慈孝”,通常指“母(父)慈子孝”或偏指“孝”的意思。其实,“孝”是孝敬,限于家庭内部;“慈”是慈爱,包括关爱众生。“孝”和“慈”又是相通的,“慈”和“孝”都以“仁”为本。

  慈母川的慈孝文化追本溯源,由来已久。望母松、回头梁、泣母沟……慈母川的一山一水都在向人们讲述着汉钟离的故事。据清《光绪昌平州志》记载,该村原名为茨梅川,后依据当地广为流传的故事而被改称为慈母川。相传,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决心前往莲花山出家修道,在这里老母辞行,其母一步一送,依依不舍,既不舍儿子出家,又不愿因为母子之

  情而阻挡孩子修道的决心,只得洒泪而别,因而其母子分别处得名为辞母川,后又称慈母川。在漫长的岁月中,汉钟离的故事代代相传,随着岁月沉淀,凝聚成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基因,使得今天的慈母川在打造“慈孝”小山村时有一种强大的文化之根、文化之魂。慈孝文化传承的“慈母川样本”正是意识到本村慈孝文化传承深厚的根基,七八年前大庄科乡政府以及慈母川村两委开始着手挖掘、传承慈孝文化,打造慈孝文化小山村。在这里,随处可见各种带着慈孝文化印记的载体,它们构织成一张张内容丰富、鲜活的慈孝文化辐射网络。慈母川村首先从打造硬件入手,建立了汉钟离的雕像,修建了慈孝广场、慈孝堂、慈孝文化墙等,一进村中,便让人感受到那浓浓的慈孝氛围。其次是村委会以身作则,创建了“书香村委会”,引导村委会成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引导慈善公益服务介入,组织“美丽乡村·筑梦有我”百名主持人为村图书室捐赠图书;邀请非工企业家出资为村民购买慈孝文化的各种书籍等。软件方面,村中组建了“慈孝情”文艺团队,定期为村民免费演出。村中广播每天半小时播放《弟子规》,滚动电子屏宣扬慈孝文化知识,列述村民“在家、出外、待人、接物”等的守则规范。聘请国学造诣颇深的李欣睿老师给村民和志愿者讲授慈孝文化公开课等。

  文化传承的希望在于孩子,故慈母川的慈孝教育从娃娃抓起。“小羊跪哺,闭目吮母液。感念母恩,受乳恭身体。膝落地,姿态如敬礼。小羊儿,天性有道理……”还未走进大庄科乡中心小学,稚嫩、清脆、嘹亮的童声演唱《跪羊图》深入心髓。40名小学生一边诵读《弟子规》,一边高唱《跪羊图》,此情此景,还是极触动的。彼时,传承的力量,慈孝的

  美丽盛开了一朵鲜花。每月农历初九(寓意长长久久)的慈孝文化日让慈孝文化有了具体的依托,把慈孝文化也推向了一个个的小高潮。而9 月24 日的慈孝文化节上,一个个感人的节目和漫延的浓厚氛围串起了慈母川的一个个美好片段,将碎片式的慈孝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起点。

  村中榜样诠释慈行孝心

  孝感动天、卧冰求鲤、黄香温席……古代一个个慈孝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在慈母川村,慈孝的种子在深厚的土壤里生根抽芽,绽放出怡人的道德馨香。

  “建华可是这世上难找的好媳妇!”在慈母川,提起时建华,人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时建华,瘦高的身材,黝黑的脸庞,笑起来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看到她,你很难相信,她经历过丧夫之痛。从2000 年起,时建华独自一人照顾患病公公,整整13 年,直到两年前公公去世。其间,她还要一边种田,一边供着孩子上学,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在同一个屋檐下住了20 年,娘儿俩从没拌过嘴、红过脸——婆婆孙淑香和媳妇张秋英是慈母川村出了名的好婆媳。说起婆婆对自己的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前几年,张秋英在乡里的果脯厂上班,每天,婆婆都起大早给她做饭,让她吃得热乎乎地去上班;等下午下班回家,热腾腾的饭菜已经端上了桌。“从我进家门到现在都是婆婆做饭,婆婆做饭香!”张秋英说。“孩子在外面累一天了,我在家就做个饭,不算啥。”孙淑香笑呵呵地说,“秋英是个好媳妇,进咱家20 年,没跟我顶过一句嘴。这两年我得了高血压,她比我儿子都着急,带着我看病、拿药,伺候我,跟亲闺女一样!”

  在农村有句老话:“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出嫁的女儿,进了婆家门儿就是婆家的人,吃穿用度都要紧着婆家。而在慈母川村,却有一个出嫁20 余年、始终照顾母亲近20 年的好闺女——董占霞。“霞子天天给我送饭,做了什么好吃的都先紧着我,女婿让她趁热给我送来,每次都是我先端上碗,她再回去吃。”一说起闺女、女婿的好,母亲就打开了话匣子,“我这闺女就是我的贴心小棉袄,顾着我,还得顾着自己的家,这么多年了,不容易。有这样的好闺女,我知足了!”

  榜样人物的慈言孝行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感动他人,促进了邻里之间、婆媳之间等人际关系的和谐。而慈母川村的温情暖意像一股股涓涓细流,充盈着我的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慈母安在,钟离何方?唯有慈母川,桑梓叶红稠。慈母川人没有辜负这个好听的名字,祖祖辈辈传承着慈孝的美德。文化如水,悄然无声地滋养灵魂,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慈孝如玉,温和圆润,抚慰一颗颗浮躁功利之心,散发和美、温馨的道德光芒。慈母川的现代慈孝文化构建与传承已经有了一个美丽的开端,相信它也能在未来谱写出一段祥和、安乐的中华慈孝乐曲。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